close

  
  近日,廣州市召開產業轉型升級大會,市委書記萬慶良痛陳廣州的科技短板,尤其是廣州的科技投入與先進城市相比遠遠不夠。實際上,這個問題一直是困擾廣州人的老問題。
  據報告,“2012年廣州市R&D經費支出(指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)是260億元,而北京是1063億元,上海是679億元,深圳是488億元,天津是361億元。2012年廣州R&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為1.94%,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.98%和廣東省平均水平2.17%,北京是5.95%,深圳是3.77%,上海是3.37%,天津是2.8%。”而且,這幾年廣州R&D經費占GDP的比重不升反降!
  對此,陳建華市長宣稱:“我們承認落後,不甘落後,更要擺脫落後!”
  問題是,一方面,我們要弄清楚廣州科技落後的根源在什麼地方,才好對症下藥啊!另一方面,擺脫落後肯定與增加科技投入有關,但大會透露出來的信息是到2016年把廣州市R&D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.4%,僅僅略高於目前廣東全省的平均水平(2.17%),仍落後於目前天津的水平(2.8%)。
  每當廣州在與目前GDP總量最大的競爭對手天津比較時,總是認為天津固定資產投入比廣州高,卻對R&D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比天津低三緘其口。這次痛定思痛,正如萬慶良表示的,廣州要痛下決心自主研發核心技術,“要拿出大動作、新氣魄,不然廣州永遠落後!”
  這裡就要質問一個尷尬的狀況了:廣州擁有全省最多的高校、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,但為什麼R&D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卻低於廣東全省的水平?廣州擁有“天河二號”超級計算機、“北斗衛星”導航系統等科技“高大上”項目,但為什麼科技產業化和科技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度仍不高?顯然,廣州科技短板不是絕對的,廣州科技潛力十分大,發揮出來還可能成為長板!
  正因為如此,這次產業轉型升級大會推出的專業批發市場、國有經濟、製造業、外經貿和民營經濟轉型升級、發展壯大總部經濟、培育新業態、推動提升金融集聚輻射力、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等9個方面文件,我認為最有價值、創新度最高的還是培育新業態這份文件。
  《廣州市加快新業態發展三年行動方案》提出,到2016年,把廣州初步建成珠三角新業態發展集聚區、華南地區新興產業集成創新中心。為此,要大力發展30個新業態。其中,如工業機器人、農村電子商務、城市礦產、通用航空等都是以前廣州較少提到的,而且大多富有科技含量。這也與萬慶良提出的“我認為重點是堅持高端化、智能化、集群化、融合化、國際化和低碳化的方向”是一致的。
  當然,前兩天市科協領導談到廣州科普經費也與先進城市差距甚大,這使我感到廣州科技落後還是一個人均投入嚴重不足的問題。改變科技潛力巨大與科技短板並存的困境,一是從長遠著手,大力開展科普工作,號召廣州人用“食在廣州”的精神來振興科技;二是拓展一些新產業、新業態,充分調動廣州潛力巨大的科技資源,以企業為龍頭推進產學研合作,使R&D支出有持久動力;三是利用廣州的金融、人才、市場環境等資源,打造科技整合平臺,使廣州成為“科技首富”們的樂園。
  (作者是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)編輯: 鄔嘉宏  (原標題:激發廣州科技潛力,“短板”可變“長板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eas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