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15歲的阿裡巴巴精心挑選了一件禮物感恩杭州——民族樂劇《印象·國樂》,用公益秀的方式送給杭州市民看。由40萬網民投票選出的最可愛的杭州人比如快遞小哥、環衛工人等,很多職業都有幸運代表,在今明兩晚都能去現場感受這場極具突破性的演出。錢江晚報也有150位幸運讀者通過抽獎拿到了門票。
  昨夜,中央民族樂團的各位主創人員進行了彩排,小記也去探營,在現場感受這場不同於通常民樂演出的國粹大戲衝擊波。在這裡小記忍不住想說:幸運拿到門票的親們,這場民樂大片,不僅需要耳朵去聽,還需要眼睛和心靈去全方位感受。
  這場印象派國樂的主旋律
  作曲者是位杭州姑娘
  整場演出沒有節目單,沒有熟悉的《春江花月夜》、《陽關三疊》等曲目,演奏的樂曲是由杭州籍年輕作曲家薑瑩全新創作;雖然全部樂器來自敦煌壁畫,但是大伙別指望看到飛天,或者是飛天的長飄帶;雖然像話劇或者戲劇演出般,整個演出分為好幾幕,很有故事,但是卻無法劇透故事的梗概,因為連講故事都是意識流的。
  整場演出最突出的是“印象”兩個字。用紅色、黃色等代表敦煌的色彩讓你留下敦煌的印象;用一明一暗兩個音樂主題貫穿整個演出,讓你留下整場演出的印象;用國寶級民樂演出者的自白,讓你留下民樂人不斷付出、悲壯傳承民樂的印象。
  因為小記也是俗人一枚,一開始挺擔心看不懂這場沒有節目單又沒有故事的演出,但是演出編排非常獨特,演奏者甚至是指揮都會開腔講話,講他們學音樂的歷程、對國樂的感覺、通過樂器訴說人生百態。當觀眾再聽音樂時,就能在腦海裡形成對這段音樂、這種樂器的立體感受。
  寫曲時數易其稿
  爸爸是她第一個聽眾
  這場演出雖然樂器來自敦煌,但場景的地域性風格並不強,音樂不僅能帶你到盛唐、還能帶你到西晉,在箜篌演奏時,還會讓你想到月亮剛剛升起的江南水鄉。
  作曲者薑瑩是杭州姑娘,她告訴記者,第一個對此點贊的聽眾是個杭州人,她的爸爸。
  “寫曲子之前,沒有劇本,也沒有場景,只有王潮歌導演給出的兩個字:悲壯,她期望的悲壯感,是通過音樂,表達出在現今社會民族音樂人付出的努力和心血,以及民樂的生存和傳承依然艱難的悲壯感。”薑瑩說,一開始她覺得主題太抽象,很長一段時間里,都找不到感覺,不知道導演究竟想要什麼樣的音樂。
  “寫了好幾稿,都過不了自己這一關,當然更不敢拿給王導去聽。後來我回到了杭州老家,把完成的幾段主題放給我爸聽,有一段主旋律,我爸覺得特別優美,他建議我把這個主題拿給王導聽。”薑瑩覺得,爸爸不是專業搞音樂的,可能從某種角度代表了大眾對好聽旋律的要求,“聽了爸爸的建議後,我決定把這個主題放給王導聽,王導聽了箜篌演奏家彈了這段音樂,當場拍板:哎呀,這個主題太好聽了!”
  《龍鳳笛》和《弦樂組合》就是用這個主題為核心創作的,非常精彩,以至於後來的舞美都是根據音樂重新設計的。
  薑瑩說:“期望來現場的杭州人,都能像我爸爸一樣喜歡我們的演出。要是聽完了整場演出,大家能對整個旋律有點熟悉的感覺,說明杭州娘家人對我寫的旋律是認可的。”
  不用擔心看不懂演出
  演奏者們的故事,會讓你落淚
  很多帶著孩子來的家長,期望能通過演出給孩子們上一堂國樂啟蒙課,用一位讀者的話說“培養孩子的音樂細胞”。
  《印象國樂》不僅讓你聽到每種民族樂器的魅力,還能聽演奏者的獨白、看到不同場景里樂器和演奏者器樂合一時的氣場,不用擔心整場演出曲高和寡,會看不懂,也不會讓你覺得民樂就是民間紅白喜事時演奏的俗樂。
  小記在這裡特別推薦一個場景——有點像電影里的“彩蛋”,出現在尾聲謝幕後,場上只剩下二胡演奏者唐峰和指揮。唐峰默默站起來,擦乾凈琴套,緩緩放琴,熟練的拉上鏈子,背上琴套,不舍地離開舞臺。
  這個場景很有淚點,“我會想到當年學琴時,我爸爸帶我去請教老師,一直到很晚,回家的車都沒有了,爸爸帶著我在黑夜裡,步行3個多小時回家,告訴我等他抽完身上所有的煙,就到家了。”唐峰說,他記得求學路上兩個孤獨的身影在漫長的歸家路上慢慢地走,“庭前花開花落,天空雲卷雲舒,臺上輝煌,臺下心血付出,國樂可以陪你走。”
  家裡有琴童的孩子,千萬不要錯過這個“彩蛋”,幾乎說盡了音樂人不易。
  (原標題:這場穿越古今的民樂盛宴它的主旋律是杭州姑娘譜曲的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eas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