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草鞋書記鄧平壽,重慶梁平人也。生於農村,任職基層,體百姓之疾苦,謀萬戶之福祉。布衣、挎包,田坎扎根;蜜柚、桑蠶,產業強鎮。克己以盡職,獻身以惠民。創傲世之佳績,成富民之大觀。為官數載,造福一方。嗟乎!竭誠儘力以事眾,以身殉職而感人。
  (作者:鄧光華)
  鄧平壽 (1955~2007,1975年入黨)
  重慶梁平縣虎城鎮原黨委書記鄧平壽被群眾親切的稱為“田坎書記”,他下鄉從不坐車,他的辦公室永遠都向群眾敞開,他帶著村民養蠶、科學種田,讓虎城鎮從一個山區窮鎮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富鎮。
  虎城17個村
  他用一雙腳走了個遍
  1992年,鄧平壽到梁平縣虎城鎮任職。他喜歡下鄉,除了鎮上開會和趕場,他都要往下跑,不坐車,用腳走。早些年,路不好,農民天晴下雨都穿一雙草鞋,泥巴裹腳。當了書記的鄧平壽也穿上了草鞋,他發誓:“虎城農民不脫草鞋,我就不脫!”人們喜歡稱他為“草鞋書記”。
  後來他和生活好起來的農民一樣,不穿草鞋了,可步行這條沒變。一身布衣,一雙膠鞋,一個帆布挎包,包里裝著筆記本、桑剪、蠶藥,走一路,看一路,問一路,記一路,虎城17個村的77平方公里,哪塊地的秧子長得不好,哪棵桑樹沒刷白,誰家的蠶繭有狀況了,他都清清楚楚。
  路上,遇見哪個老伯挑著擔子,他會接過來挑上一程;趕上在農戶家吃飯,一碗泡菜、二兩老白乾他最喜歡。虎城的老百姓都說他“不架勢”(沒架子),給他編了一個“四子歌謠”:不坐車子,不戴(草)帽子,不搖扇子,手上有塊汗帕子。
  全鎮村幹部
  他都記得他們的電話
  鄧平壽最快樂的日子,是每月二、五、八趕場,這幾個日子他一准坐在辦公室,從清早開始,提著扁擔的,背著娃兒的,抽著旱煙袋的……一撥一撥的農民往他辦公室跑,有來打聽電話號碼的,有托他幫助買良種的,還有托他代取匯款的。那些沒啥事的人,就來歇歇腳,和他嘮嘮嗑,喝口茶。他桌上那個泡著老蔭茶的大茶杯,誰渴了誰抱過來喝,靠牆邊能擠下10個人的長沙發,一整天都是滿滿噹噹的,日久天長,沙發被磨掉了一層皮。
  為了虎城百姓能儘早過上好日子,鄧平壽每天就像一個永不停歇的馬達。人們常常看到,白天跑了一天的鄧書記,夜晚他辦公室的燈光依然亮到很晚。這時的他總在做兩件事:一是打電話,17個村的村主任挨個打一遍,詢問各村的情況,交流他白天看到的問題。由於他天天晚上打,以至於全鎮村幹部的電話號碼他都爛熟於心,有誰打電話找不到號碼就問鄧書記,久而久之,人們給他起了一個綽號“活電話簿”;第二件事就是讀書,特別是農業技術方面的書籍。他說:“給群眾辦事,不懂技術,就會說外行話。”
  最貴的衣服
  是女兒買的90元風衣
  鄧平壽的節省出了名。他在縣裡開會,總是當天趕回,一年三四十次會,最多住宿兩三晚。1999年,他帶領鎮幹部職工10多人到宜昌、武漢考察企業和集鎮發展,全部利用晚上乘車坐船,還捨不得買卧鋪,大家擠在過道上打盹。原計劃6天的行程僅用了3天,節省開支5000多元。然而,就是這樣一個節儉的鄧平壽,在另外的時侯卻出手大方。鎮里有塊“永不消失的光榮榜”,榜上公佈的都是捐款人員及數目,鄧平壽的名字總是排在第一,每年不少於5000元。他每個月拿到手的工資只有900多元。
  談起父親,女兒鄧巧娟總是忍不住泣涕漣漣。為了讓虎城這個梁平縣最邊遠的鄉鎮每村、每組都通水泥公路,父親沒日沒夜地工作,拿著不高的工資每年都要捐款上千元,自己卻捨不得吃、捨不得穿,最貴的一件衣服是她為父親花90元買的風衣,而且只有在重要的場合父親才穿。
  躺在病床上
  他仍牽掛村裡的莊稼
  巧娟工作後,每天早上,鄧平壽都會早早起床為女兒做好麵條,還讓女兒對自己的“廚藝”多提意見。巧娟忘不了父親的話,“現在我把手藝練好了,等退休之後我就在街上開個面館,煮面賣”。
  2007年1月14日,正在桑田裡忙碌的鄧平壽突然腹痛如絞,全身乏力,被送進醫院;第二天清晨7點5分,虎城鎮大興村村主任袁家福還接到他的電話,聽筒中的鄧平壽聲音虛弱:“桑樹栽得怎麼樣了?要栽好。”
  2007年2月1日凌晨,身患急性壞死性胰腺炎的鄧平壽搶救無效,離開了人世,當時他還差3天滿51歲。噩耗傳出,上萬名村民自發趕來,捧著他的相片,佇立在雨中為他送行。
  2009年9月10日,鄧平壽被評為“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”。
  重慶晨報記者 歐陽玉姝 整理  (原標題:躺在病床上 他牽掛的卻是村裡的莊稼 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eas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